贵州数字出版公司|本草风物志

登录注册

本项目获2020年贵州省出版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前言

前言

梵净山位于贵州东北部,是武陵山脉主峰,山体庞大,地势隆起显著,兀立于我国云贵高原东部向湘西丘陵过渡带上。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0.5m,与盘溪河入口处海拔500m的垂直高差达2000多米,形成了气候、植被带明显的垂直变化,森林覆盖率在96%以上,已知有动植物种类6000余种,其中植物种类近4000种,是贵州乃至我国目前原始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地区之一。梵净山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长期以来是周边省份和地区各民族群众采挖药用植物和捕捉药用动物的主要目的地。从山上的历史遗迹来看,很多都和中草药有关,如炕药洞,烂茶坪等,据说在明清时代,从叫花洞到金顶,从金顶到炕药洞,各种小药摊绵延近2km。在清代于山上留下的碑文中也专门提到梵净山的药材,如在下茶殿碑文中就提到“遥望岩堑千寻,层峦耸翠,只见药苗万簇,叠嶂垂青”。特别是20世纪60~70年代,每年都有本省和湖南湘西、重庆等地乡镇卫生院或赤脚医生组织的专门采药队伍进山采挖珍稀药材及捕捉珍稀药用野生动物,除自用外。梵净山所产的中草药除自用外,还远销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素有中药材宝库之称。

多年来,地方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梵净山药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研究,1958~1981年,贵州中药研究所在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况下,曾组织相关专家对梵净山开展过3次调查,陈家明、邹培羽老师在《梵净山科学考察集》(1982)中记载有药用高等植物413种。自1978年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贵阳中医学院何顺志教授又组织相关专家针对药用植物资源开展过多次调查;此外,贵州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单位也曾经针对药用植物开展过专科、专属方面的专项调查。但针对梵净山药用植物本底的深入调查研究仍很薄弱,为此,2005年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有关专家,以贵州中医学院、贵州大学、贵州科学院为技术支撑,至2014年止,历时八年,初步查明梵净山有药用植物2086种(变种),隶属于242科882属,其中真菌42科78属171种,苔藓15科18属22种,蕨类28科72属244种,裸子植物8科16属24种,被子植物149科698属1625种。

《梵净山药用植物》一书是在开展梵净山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第二次对梵净山资源本底调查,将这2000余种药用植物以名录作一个记载;同时以梵净山周边社区各民族长期在与疾病做斗争中使用的传统植物药为研究对象,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筛选,收集了梵净山地区的药用植物中的683种(含变种)的野外实物照片,并配以相应的叙述文字,编成图谱。全书分上、下卷出版。在图谱中共配有药用植物原色照片2000余幅。其中贵州新记录的药用植物资源有三小叶山豆根、管萼山豆根、独叶兰等37种(2种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品种130余种,周边各民族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认为疗效好,视为珍品的药用植物雪里见、火山七、疙瘩川芎、百味莲、山豆根、赶血王等20余种。涉及真菌、地衣、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六大类,是目前我国收载较为全面的区域性“药用植物”本底类图书之一。《梵净山药用植物》一书的出版,对进一步掌握梵净山地区乃至武陵山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本底,可持续地开展引种驯化,促进中草药的产业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当地及周边地区相关单位和民间正确鉴别与利用药用植物、保护珍稀药用植物资源的一本极为重要的参考工具书。

《梵净山药用植物》一书是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中国林业科学院、贵州省科学技术厅、贵阳中医学院、贵州大学、铜仁市科学技术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8年多时间的野外调查、拍摄、物种鉴定、查阅相关资料,认真筛选品种,最终完成了本书的编著工作。

在植物种类的鉴定过程中,先后得到了贵州中医学院何顺志研究员,贵州大学熊源新教授、苟光前教授、安明态教授,贵州科学院吴兴亮研究员,贵州林业厅野生动植物管理站张华海研究员,梵净山管理局杨业勤研究员等的帮助;《梵净山药用植物》初稿确定后,其中涉及的蕨类植物请苟光前教授给予了审定,真菌部分请吴兴亮研究员给予了审定,苔藓植物部分请熊源新教授给予了审定,种子植物部分请何顺志教授、熊源新教授、安明态教授分别给予了审定,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开展野外调查研究工作的过程中得到了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全体干部职工及护林员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是武建军、武建江、张泓、陈靖、杨胜继、雷孝平、杨华江、石磊、石正强等参与标本的采集;三特梵净山旅业发展有限公司王炼、韦保华、屈华庆、杨新国、杨晓红、熊开林及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杨华、金建权在交通运输等过程中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标本的采集过程中还得到了梵净山周边社区芙蓉村的任祖友,金厂村的田茂雄,张家坝村的陈明、任廷周,大园址村的吴达昌、田智勇,净河村的张国友、龙印忠、何孝保,郭家沟村的陈尚洪、代主伦,梵净山村的杨胜龙、夏德发、张树成,快场村的陈代银、陈代权、张桥仙、陶桥发,桃花园村的杨昌国等,他们和我们一起风餐露宿,跋山涉水,不惧蚊虫、山蚂蟥的叮咬,毒蛇的攻击,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特别是上述专家无偿认真负责的支持与帮助,才能使《梵净山药用植物》一书正式出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杨传东

对不起,请登录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