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数字出版公司|本草风物志

登录注册

本项目获2020年贵州省出版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梵净山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第一章 梵净山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江口、松桃、印江三县的交界处,东西长120km、南北宽110km。东与重庆、西与湖南邻近,面积4.4万hm2。地理坐标东经108°45′55″~108°48′30″,北纬27°49′50″~28°1′30″,正处于我国亚热带的中心。年均气温5~17℃,年平均降雨量1100~26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特征。梵净山具有地层古老、山体高大、地形多样复杂、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天气多变等特点,适宜于喜湿喜凉的动植物物种的繁衍,孕育了十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自2005年以来,我们在以往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通过8年多时间的野外调查、标本采集、拍摄野外生态照片及标本分类鉴定等,现已知梵净山有药用植物2086种,占贵州省已知药用植物4419种的47.2%,是贵州省乃至我国已知药用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还有十分丰富的药用动物、药用矿物资源,尚待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一、自然环境状况

梵净山地处我国云贵高原东部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大斜坡上,山体庞大,地势隆起显著,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0.5m,同东坡山麓盘溪河口(海拔500m)比较,高差达2000余米。以凤凰山、金顶为中心,四周逐步散布低中山,低山和丘陵等各种地貌类型;整个山地显现出丛山峻岭的地貌景观。在气候上梵净山地区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海洋季风影响十分显著,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年平均气温为5~17℃,年平均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5~0.56℃/100m,形成了山顶与山麓日平均气温相差10℃以上的特点。由于气温的垂直差异,在梵净山形成了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4个垂直气候带谱。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2600mm,是贵州乃至全国的多雨地区之一,全年降水日数为160~200天;相对湿度年平均超过80%,并随海拔升高而增大。由于梵净山山体高大,出现了气候、土壤的垂直分异,导致了森林植被随气候带的变化而更替出不同的类型,形成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亚高山灌丛草甸林为主的4个完整的森林带谱。

二、生物资源状况

由于梵净山地理位置的特殊,优越的水热条件,气候、植被、土壤的明显垂直分异,复杂多变的地形所形成的各种生境类型;加上第四纪以来,该区域一直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而形成了十分独特和当今有重要保护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成为多种生物保存和繁衍的理想场所,因此,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现初步查明有动植物种类6000余种。其中地衣96种、真菌450种、苔藓74科223属657种、蕨类44科106属329种、裸子植物6科13属25种、被子植物179科924属2287种,其中维管束植物3297种,占贵州已知维管束植物6930种的48%。昆虫2567种、鱼类7科35属48种、两栖类8科11属34种、爬行类9科24属41种、鸟类39科215种、哺乳类23科70种。

珍稀动植物种类及特有种丰富。属国家Ⅰ级保护的植物种类有:梵净山冷杉、珙桐、钟萼木、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等5种;Ⅱ级保护的有:柔毛油杉、粗榧、篦子三尖杉、闽楠、楠木、花榈木、任豆、鹅掌楸、厚朴、凹叶厚朴、峨眉含笑、水青树、毛红椿、香樟、香果树、连香树、榉木、黄杉、三小叶山豆根等木本植物20余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黔金丝猴、云豹、白颈长尾雉等6种;二级保护的有:黑熊、穿山甲、林麝、短尾猴、苏门羚、毛冠鹿、大灵猫等28种。梵净山野生动植物中有近300个种为模式种及相应的300个模式产地,其中仅昆虫就有221种,植物有66种,动物有19种。在66个植物模式种中有梵净冷杉、贵州报春、梵净点地梅、梵净山火绒草、梵净紫菀、梵净韭菜、梵净景天、梵净铠兰、梵净山悬钩子、贵州柴胡、贵州凤仙花、梵净山凤仙花、江口盆距兰等23个种为梵净山地区特有种。随着调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还将会有新的动植物种类被发现。

三、药用植物资源现状

1.药用植物的组成现状及丰富性

1)药用植物的组成:目前初步查明梵净山有药用植物共2086种,见表1所列,它们由菌类植物、苔藓植物、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六大类群组成,隶属于242科882属。主要集中分布在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三大类中,其次是真菌类。在2086种药用植物中除真菌外属于草本类的植物有1173种,占总数的56.4%;木本类药用植物715种,占总数的34.4%。草本类药用植物明显占优势,其主要由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8科244种、菊科100种、百合科56种、兰科51种、玄参科32种、禾本科27种、唇形科40种、毛茛科37种、沙草科23种、伞形花科34种、桔梗科19种、十字花科14种、荨麻科26种、天南星科20种、蝶形花科51种、堇菜科11种、蓼科29种、景天科13种、报春花科16种等科和种组成。木本类药用植物的组成主要集中分布在蔷薇科(83种),蝶形花科(30种)、樟科(33种),卫矛科(25种)、杜鹃花科(23种)、葡萄科(22种)、芸香科(24种)、五加科(18种)、马鞭草科(19种)、茜草科(19种)、忍冬科(36种)、鼠李科(19种)、桑科(16种)、山茶科(16种)、冬青科(16种)、木犀科(16种)、大戟科(12种)、菝葜科(15种)等科中。

2)药用植物科的组成及结构分析:

(1)药用植物科的统计分析: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涉及242个科,其中真菌42科、苔藓15科、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8科、裸子植物8科、双子叶植物128科、单子叶植物21科(图1)。

含20种以上的特大型科:共计32个科,占总科数的13.2%,含有药用植物种类1092种,占药用植物总数的52.3%,其中真菌类药用植物2个科47种,占真菌总科数的4.8%、占药用真菌种的27.5%;石松类和蕨类药用植物5个科153种,占总科数的19.2%,占药用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种总数的62.7%;双子叶植物25个科892种、占总科数的15.6%,占双子叶药用植物总数的64.9%;单子叶植物5个科177种;占单子叶植物总科数的23.8%,占单子叶药用植物总数的72.2%。以上这些特大型科分别是:多孔菌科11属23种、红菇菌科2属24种、凤尾蕨科10属33种、蹄盖蕨科9属22种、金星蕨科12属21种、鳞毛蕨科10属42种、水龙骨科12属35种、樟科8属33种、毛茛科15属37种、小檗科6属21种、荨麻科12属26种、蓼科5属29种、杜鹃花科5属22种、虎耳草科12属23种、蔷薇科23属83种、蝶形花科27属30种、卫矛科4属24种、大戟科12属28种、葡萄科6属25种、芸香科11属22种、五加科9属21种、伞形花科19属33种、唇形花科25属40种、玄参科13属32种、茜草科19属29种、忍冬科6属35种、菊科48属100种、天南星科6属20种、莎草科9属23种、禾本科21属27种、百合科23属56种、兰科24属51种。

含有10~19种的大型科:共计32个科,药用植物种类419种,占总科数的13.2%,占药用植物总数的20.1%。其中真菌类药用植物为3科30种,占真菌总科数的1.8%,占药用真菌总数的17.5%;石松类和蕨类药用植物2科30种,占总科数的7.7%,占石松类和蕨类药用植物总数的12.3%;双子叶药用植物为26科345种,占总科数的20.3%,占双子叶药用植物总数的25.1%;单子叶药用植物1科14种,占总科数的4.8%,占单子叶药用植物总数的5.7%。以上所述大型科分别是:灵芝科2属10种、伞菌科7属10种、牛肚菌科4属10种、卷柏科1属14种、铁角蕨科1属16种、木兰科5属14种、榆科6属10种、桑科4属15种、壳斗科6属16种、山茶科6属16种、猕猴桃科2属12种、藤黄科1属12种、堇菜科1属11种、葫芦科5属13种、十字花科6属14种、紫金牛科4属12种、报春花科3属15种、景天科3属12种、柳叶菜科3属10种、山茱萸科7属15种、冬青科1属14种、鼠李科6属17种、槭树科1属10种、龙胆科5属10种、萝藦科5属10种、茄科6属15种、马鞭草科6属19种、木犀科4属13种、苦苣苔科9属11种、桔梗科9属19种、败酱草科2属10种、菝葜科1属14种。

含4~9种的中型科:共计66个科,有药用植物396种,占总科数的27.3%,占药用植物总数的19.0%。其中真菌类10科51种,占真菌总科数的23.8%,占真菌药用植物总数的29.8%;石松类和蕨类7科44种,占总科数的26.9%,占石松类和蕨类药用植物总数的18.0%;裸子植物2科12种,占裸子植物总科数的25%,占药用裸子植物总数的60%;双子叶植物41科252种,占双子叶植物总科数的30.5%,占药用双子叶植物总数的18.3%;单子叶植物6科37种,占总科数的28.6%,占药用植物总数的15.1%。以上所述中型科分别是:炭角菌科2属6种、鸡油菌科1属5种、拟层孔菌科3属6种、丝膜菌科1属4种、小皮伞科3属5种、膨瑚菌科2属4种、口蘑科3属4种、银耳科1属4种、硬皮马勃科2属7种、鬼笔科2属6种、石松科2属9种、木贼科1属4种、瓶尔小草科3属6种、里白科2属5种、瘤足蕨科1属4种、碗蕨科5属8种、松科3属7种、柏科4属5种、金粟兰科2属4种、马兜铃科2属9种、五味子科2属7种、木通科4属7种、清风藤科2属8种、紫堇科1属6种、金缕梅科5属8种、胡桃科5属8种、桦木科4属6种、藜科4种、梧桐科9种、秋海棠科2属4种、苋科3属6种、石竹科7属9种、椴树科3属4种、锦葵科5属8种、杨柳科2属5种、柿树科1属6种、安息香科3属9种、山矾科1属8种、海桐花科1属6种、茶子科2属4种、云实科6属8种、胡颓子科1属6种、瑞香科3属4种、野牡丹科4属6种、八角枫科1属5种、蓝果树科3属4种、桑寄生科3属5种、蛇菰科1属4种、黄杨科3属5种、远志科1属9种、漆树科5属9种、楝科3属4种、牻牛儿苗科1属5种、凤仙花科1属7种、防己科4属4种、夹竹桃科4属8种、紫草科6属9种、醉鱼草科1属4种、爵床科5属6种、眼子菜科1属5种、鸭跖草科5属8种、灯芯草科1属4种、姜科5属7种、鸢尾科2属4种、薯蓣科1属9种。

含有2~3种的少型科:共计有50科,有药用植物117种,占药用植物总科数的20.7%,占药用植物总数的5.6%。其中真菌类11科27种,占真菌类总科数的26.2%,占真菌类药用植物总数的15.8%;苔藓类5科12种,占苔藓总科数的33.3%,占苔藓类药用植物总数的54.5%;石松类和蕨类4科9种,占石松类和蕨类总科数的15.4%,占石松类和蕨类药用植物总数的3.7%;裸子植物4科11种,占裸子植物总科数的50%,占裸子植物药用植物总数的44%;双子叶植物19科43种,占双子叶植物总科数的14.6%,占双子叶植物药用植物总数的3.1%;单子叶植物7科15种,占单子叶植物总科数的33.3%,占单子叶植物药用植物总数的6.1%。以上所述少型科分别是:虫草科1属2种、羊肚菌科1属2种、黑粉菌科1属2种、木耳科1属3种、孔菌科1属2种、花耳菌科1属3种、鹅膏科1属3种、韧革菌科1属2种、小菇科1属3种、侧耳科2属3种、球盖菇科2属2种、蛇苔科1属2种、泥炭藓科1属2种、真藓科2属3种、羽藓科2属2种、金发藓科2属3种、紫萁科1属2种、海金沙科1属2种、槐叶萍科1属2种、乌毛蕨科2属3种、苏铁科1属2种、杉科3属3种、三尖杉科1属3种、红豆杉科2属3种、三白草科3属3种、罂粟科2属2种、马齿苋科2属2种、梧桐科2属2种、大风子科3属3种、旌节花科1属2种、鹿蹄草科1属3种、水晶兰科2属2种、含羞草科1属2种、千屈菜科2属2种、桃金娘科1属2种、无患子科2属2种、苦木科2属2种、酢浆草科1属2种、菟丝子科1属2种、车前科1属2种、列当科3属3种、紫葳科3属3种、川续断科1属2种、泽泻科1属2种、水鳖科2属2种、浮萍科2属2种、香蒲科1属2种、棕榈科2属2种、石蒜科2属3种、雨久花科2属2种。

含1种药用植物的单型科:有62个科,占药用植物总科数的25.6%,占药用植物总数的2.9%。其中真菌类16科、苔藓类10科、石松类和蕨类植物8科,裸子植物2科、双子叶植物23科,单子叶植物3科。以上所述单型科分别是:火丝菌科、刺孢多孔菌科、皱孔菌科、齿耳菌科、猴头菌科、革菌科、小脆柄菇科、黏褶菌科、丝盖伞科、裂褶菌科、地星科、硬皮地星科、圆孢地花菌科、丽口菌科、牛舌菌科、轴腹菌科;地钱科、牛毛藓科、曲尾藓科、丛藓科、葫芦藓科、提灯藓科、珠藓科、万年藓科、柳叶藓科、灰藓科;合囊蕨科、萍科、金毛狗科、鳞始蕨科、冷蕨科、岩蕨科、球子蕨科、肾蕨科;银杏科、罗汉松科;番荔枝科、腊梅科、胡椒科、金鱼藻科、大血藤科、马桑科、连香树科、杜仲科、大麻科、杨梅科、商陆科、番杏科、仙人掌科、小二仙草科、杉叶藻科、石榴科、铁青树科、茶茱萸科、省沽油科、伯乐树科、七叶树科、透骨草科、水马齿科、狸藻科、精谷草科、芭蕉科。

由上述可见有药用植物10种以上的大型科有64科,包含药用植物种类1511种(变种),占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种的总数的72.4%,占科的26.4%。含药用植物10种以下的科有178个,有药用植物种类575种(变种),占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总科数的73%,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27.6%;含3种以下的单型科、少型科有112个,有药用植物179种,占总科数的46.3%,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8.6%。中型以下的科与含有10种以上的大型科比较,26.4%的科包含了该区域72.4%的药用植物种类,73%的科只含该区域27.6%的药用植物种类。药用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菊科、百合科、兰科、蝶形花科、蔷薇科、樟科、伞形花科等科中。

2.药用植物种类的丰富性

药用植物资源的丰富度主要受人为活动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梵净山自1978年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始,至今近40年,虽然保护区成立的初期相当多的地带人为活动频繁,或为农耕地,但经过近40年的有效保护、社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周边各级政府的支持,特别是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保护区周边的森林植被及森林环境得到有效恢复和保护,各类药用植物种类表现出十分丰富(表2),是目前贵州已知药用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占全省已知药用植物4419种的47.2%。

其中真菌类药用植物42科75属171种,数字超出全省已知的146种药用真菌;苔藓类药用植物15科18属22种,占全省已知苔藓药用植物35种的63%;石松类和蕨类药用植物28科85属244种,占全省已知药用石松类和蕨类植物433种的56.4%;裸子植物供药的有8科16属25种,占贵州46种裸子药用植物的52%;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供药的有128科575属1379种,占贵州已知双子叶药用植物3189种的43.2%;单子叶植物供药的有21科113属245种,占贵州680种单子叶药用植物的36%。梵净山地区除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外,许多珍贵的药用植物种类还表现出种群数量大的特点,如七叶一枝花、竹节人参、大叶三七、黄精、天麻、八角莲、黄连、石斛、白芨、灵芝等,随处可见,长期以来周边省份和地区都把梵净山地区视为中药材的宝库。

3.珍稀濒危、特有及贵州新药用植物资源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中属国家Ⅰ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红豆杉Taxus chinensis、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银杏Ginkgo biloba,钟萼木Bretschneidera sinensis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黄杉Pseudotsrga sinensis,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ueri,闽楠Phoebe bourner,桢楠Phoebe zhennan,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e,花榈木Ormosia henryi、三小叶山豆根Euchresta japonica、黄连Coptis chinensis、独叶兰Changnienia amoena、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 subsp.biloba、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等20余种。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有:杜仲Eucommia ulmoides、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subsp.biloba、黄连Coptischinensis等4种。属于国家Ⅲ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的有: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流苏石斛、金钗石斛等5种。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20属,它们是:银杏属、青钱柳属、血水草属、钟萼木属、杜仲属、枳属、喜树属、星果草属、香果树属、裸蒴属、大血藤属、腊梅属、通脱木属、匙叶龙胆草、独花兰、珙桐、盾果草属、动蕊花属、八角莲属、半蒴苣苔属,占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已知药用植物67属的29.8%,分别隶属于19个科,其中银杏科Ginkgoaceae、杜仲科Eucommiaceae、伯乐树科Bretschneideraceae、珙桐科Davidiaceae 4个科为中国特有科。地方特有种有:银背叶党参、梵净山小檗、梵净火绒草、梵净石斛、梵净山冠唇花、梵净蒲耳根、短茎淫羊藿、贵州报春、梵净紫菀、贵州金丝桃、绥阳雪里见等10余种。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贵州以往没有记录的新药用植物资源有37种,其中真菌类26种、种子植物类11种。主要有:三小叶山豆根、管萼山豆根、独叶兰、河南石斛、红花五味子、华空木、距药黄精、叉枝莸、藤紫珠、双花黄堇菜、球果假水晶兰、伯氏圆孢地花孔菌、南方灵芝等,其中三小叶山豆根、独叶兰属国家Ⅱ级保护的珍稀植物。

4.丰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种类(表3)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在2010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不含附录)中记载的中药材品种中涉及梵净山的植物种类有619种,而其中初步统计有181种(含变种)在梵净山地区有分布,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品种中涉及药用植物种类的29%。而其中在梵净山周边地区分布较为广泛、产量较大、经济效益较高的种类主要有:黄精、续断、天冬、葛根、金银花、桔梗、栝楼、首乌、十叶一枝花(重楼)、益母草、百合、淫羊藿、泡参、白芨、山慈姑、玉竹、半夏、头花蓼、牛蒡子、苍耳、夜交藤、女贞子、钩藤、夏枯草、天南星、茜草、蒲公英、鱼腥草、土茯苓、蜘蛛香、车前草、百两金、石菖蒲、十大功劳、木通、石松、石韦、卷柏、半边莲、虎杖、金樱子、大血藤等,如黄精在2000~2010年期间每年的收购量在500t以上。

对不起,请登录
关 闭